知音小学4月第四周主题月周报
- 2022-05-17 11:19
- 阅读 194
知音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讨课活动在第四周继续进行。此次活动旨在检验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成果,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本周研讨课四节,现总结如下:
语文研讨课两节,分别是低语组郑傲雪老师和高语组李国红老师。
郑傲雪老师执教的《花钟》是部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紧扣“观察与发现”这个主题的第⼀篇课⽂。⽂章仅⽤三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动形象。全⽂可⽤⼀个字来概括:美。花⼉美、花钟美、插图美、语⾔更美。在准备阶段,郑老师⾮常⽤⼼的利用希沃白板来制作课件。本课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她通过互联网将花儿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画面剪辑下来做成视频,并让学⽣看完视频后⽤⼀个词语或者⼀句话表达出来。五颜六⾊盛开的鲜花呈现在孩⼦们的⾯前,他们被这美丽的画⾯吸引了。再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什么是花钟?”这个问题⼊⼿,从⽽引导孩⼦初读课文,让孩⼦知道植物学家是如何做成花钟的从第三段返回第⼀段的学习。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郑老师让学⽣们默读第⼀段,学着使用不公的符号去圈画出我所提出的问题答案,接着通过朗读和对比的方式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法和写作手法。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摆出花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国红老师执教五年级《矛与盾》。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例如: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与学生的认知久远,所以开课中就把战场上真实的矛和盾出示了图片,激发了学生兴趣,也让学生对古代兵器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二是在处理文本朗读时。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读清楚,断好句是关键,所以我运用电子白板,出示本文的朗读节奏停顿示范,很好的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其三是在处理文本重要内容集中出现,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本周综合组有两节研讨课。老师们都认识到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即学生)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授课前,老师们利用教育云和网络收集资源、设计教案、同组教师集体备课,提前制作微课、制定学习任务单等。大量的前期工作,不仅将本次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主题贯彻其中,更重要的是逐步变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学的更起劲,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以生为本的宗旨在此表现出来。
潘晓盼老师教本全学科区级参赛课《折叠剪纸对称》在学校进行研讨,综合组的教师参与学习研讨。潘老师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启了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需求的教学环境,并时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的方法,相互融合,为学生和教师们努力构建一节有生命力、有内涵的课堂。肖璇老师还为教师们带来了一节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课的展示,该课选取的人音版《森林狂想曲》进行讲授。在课堂中支老师带领学生感受音乐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整个教学环节形式多样、一次次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还需老师们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努力前行!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