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总结

晴川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 活动总结

  • 2022-05-17 11:14
  • 阅读 220
分享到: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实现教育信息的交互、共享、开放、协作、高效,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一、制定规划

20224月15日,举行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依据202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方案,4月15日,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分管电科高世红副校长布置了有关工作,电科主任张宇阳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汉阳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的通知》精神,让教师明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活动主题,帮助教师了解主题月的内容、形式及方案。

二、参与课型

1.说课。在10分钟之内,向听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目标与困难、解决教学困难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支撑整合点教学。

2.展示课。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应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组织能力、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 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3.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工具软件等)

4.现场教学媒体,默认教学媒体为互动课堂和移动讲台。

三、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在对互动课堂使用初步掌握之后,学校借助此平台,将电子书包和微课研究做为优化教学环节的切入点。

首先课题组利用集体理论学习时间合理安排电子书包和微课教研及培训内容,对微课案例进行研讨,增加课题组教师对微课的了解和操作。对教学课件通过安装录屏软件进行录制。这些精品微课资源都放在校资源库中,形成微课资源库,其作用在于将教研所需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可自主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学生在课堂之外,只要能上网,可以通过微

课进行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四、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

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操作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重点提升利用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环境的特点与优势,创新地开展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活动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

具体操作步骤为①信息化教学设计:先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专题讲座,然后布置每位学员完成一节能体现信息技术化的教学设计;之后组织学员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研讨活动,学员根据研讨活动的建议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后上交一份教学设计。②课前研讨:各教研组邀请专家协同组员进行课前研讨,开课教师汲取专家及同伴建议后完善教学设计。③试上:开课教师选取同类型班级进行试上,要求组内成员到现场听课,听课教师课后要进行评课,提出建议。④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要求开课老师认真参考各位同伴的评课建议,写好教学反思,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保存到集备组资源库,供同伴参考。

三、问题及方向

1.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性不够,学校在信息化培训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 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深层应用,人人主动使用信息技术,并探讨成绩提升与其有效的对接,是我校后期努力的方向。

3. 制作课件时,忽视了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注重追求课件的美,把课件制作得繁杂花哨,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课件上,喧宾夺主,忘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学这一特点。


上一篇:七里小学观摩“2021年汉阳区获奖优秀整合课 下一篇: 陈家咀小学观摩优秀融合课例线上展示研讨活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