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芳草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信念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8-11-23 13:25 栏目:教坛新秀 发布单位:汉阳区芳草小学 点击量:2577 【公开】

 


玫瑰园小学李盈

温塞特曾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哈罗德就是这样一个怀着简单的希望,战胜自我,创造奇迹的人。《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处女作。2012年入围布克文学奖。这是一个简单、素朴但会令人深深感动的故事。这是一次笑泪交织的阅读。读完后,你还会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吗?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你会发现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原书英文名为《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意为哈罗德弗莱不可能的朝圣之旅。这个“不可能”,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哈罗德,一个65岁的老人,工作上:在小酒厂干了四十年后默默退休,生活平淡,他隐忍、妥协以让自己不起眼,因此他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敌人。生活上:幼年时期,母亲不幸去世,16岁时父亲又赶他出门,工作后,又遇到糟糕的老板,干着枯燥的工作,而且不幸的是,唯一的儿子还自杀身亡,妻子因此20年来和他形同陌路,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似乎他的一生就将这么平淡无奇的直至终老。但这一切,因为20年前同事的一封信,有所改变。现在,他要去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由南往北横穿英格兰,全程约一千公里,看望一位身患癌症即将死去的老友。为的是达到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的:以走路前往这种行动,来挽救她的性命。这个莫名其妙的信念是加油站一个小女孩灌输给他的。没有地图,没有手机,没有合适的鞋子,一切都在毫无筹备与计划中开始。在他还在犹豫的时候,加油站女孩的一句“信念”,他便不再回头,徒步看望。这个头发油乎乎的小女孩,以自己阿姨患病的事例,或有意、或无意地骗了他。小女孩说“你一定要有信念,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罗德深受鼓舞,便毅然决定踏上这条路了。读到这里,我被“信念”一词震惊了一下,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刚开始哈罗德的确是靠着这份信念——徒步走到奎妮那里,她的病就可以好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一直坚持着。他试图用心去期待比现实更美好的可能性。说到底,他也不知为何要这样做,在别人眼里毫无逻辑可言是注定无法实现的疯狂梦想,但他只是想这样做而已。可是,他的脑袋里也一直回响着小女孩的话“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正是这些话,给了他出发的勇气及前行的动力。一路上异常辛苦,总得有些信念支撑我们走下去。

我开始以为这本书便是讲述哈罗德如何凭借信念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事情,以为这便是一部心灵治愈小说。我以为这将是一个信念创造奇迹的美好故事,好友奎妮会在哈罗德到来之际,与他相视对笑,病情好转。然而在哈罗德漫漫长路中遇见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回忆,都让我意识到这绝不是一个“信念诞生奇迹”的励志故事,更无关宗教,无关信仰。这是一个人以及与他紧密相关的人们,在走入生命的最后时光之际,终于达成和解,对命运有了心平气和的接受。

这本书没有渲染信念的价值,哈罗德相信了加油站女孩的话,一个人走上了挽回老友垂危生命的旅途,无奈最后奇迹并没有发生,哈罗德徒步行走了600多英里最终见到了奎妮,遗憾的是奎妮此时已经不能说话了。它让我们明白现实的残酷,也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只有成功只有奇迹才有意义。那么他的这段漫长艰辛的徒步行走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他的朝圣之旅没有挽回老友的生命,加油站女孩的爱也没有让她阿姨战胜死亡。没有奇迹的现实才是更真实的人生。也正是这种真实,可以让我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结果的,正如哈罗德的朝圣无法改变好友奎妮去世的事实。可是在我们想尽办法去改变的时候,在到达目标的路上,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哈罗德走完了全程,虽然终点和起点一样,甚至本来以为轰轰烈烈的见面场景,奎妮都不能说话了。可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哈罗德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不断地在回忆、反思过去岁月的种种,当初热爱的妻子为何如今少有交流,自己的生活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谁也不知道哈罗德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妻子莫琳、路上的人,都曾冷眼相对。经媒体报道,哈罗德“火”起来之后,有了一批追随者。但开始的忠诚变成了离去,剩下了孤零零的哈罗德。不过,在众人离去之后,也就是朝圣的后半段,哈罗德开始迷失,他无数遍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没有了启程时的坚持,甚至想要返回。而此时,妻子莫琳却从旁观冷对到打气支持,这也是她慢慢理解哈罗德的转变。在哈罗德朝圣的过程中,他和妻子都在冷静地反思、渐悟。他们之间,可以说发生了奇迹,他们重新找回了失去的爱,年迈的他们,深度隔阂20多年的他们在面对这么多痛苦之后,却再次找回了他们曾经的爱,如同年轻的恋人一般,狂笑着共同走向远方。

原来我们一直追寻的终点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哈罗德不忘初心,坚持徒步走向奎妮;同时也是这次徒步,让他有机会在漫漫旅途中重新认识自我,开始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是他与妻子在这段时间的重新认识自我,让两人又再次回到从前,再次找到当初的爱。人生漫漫,有许多的困难如同这600多英里的朝圣之旅,随时阻挡在我们面前。想要退却时,问问自己的心:还记得当初出发的心情吗? 当初怀着一腔热血所选择的事情,怎么能放弃呢?!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我们展示了信念与坚持的力量。他笨拙,木讷,内向,无宗教信仰,交流障碍,甚至不明白如何表达对儿子的爱。可他穿着一双帆船鞋,一件防水夹克。什么都没有准备,就凭着自己强烈的意念,走路87天,627公里,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原先没有信仰也能够走完一个人的朝圣之路,没有伟大的梦想,依旧能够依靠强大的信念到达你想抵达的地方,或许那不是成功的山顶,但那却是你的精神故园。

生活在21世纪。智能手机变成了生活的遥控器,交通工具成为了身体之外的双腿,电视电脑代替了自然生活,高楼大厦替代了树木花草……当我看到哈罗德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专业的徒步鞋时,我想到我们,这些日渐被高科技操纵的人,我们离不开手机,放不开自己的身心,每一天只是局限在城市的一隅。羞愧感忽然袭来。

想想我们身边都存在的那些穷游者。他们有的搭车去柏林,有的骑行川藏线,有的徒步穿越亚欧。无论以哪种方式开始前行,都要经历如哈罗德般的磨难。在路上,也许是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也许是泥泞荆棘的道路,也许是路人的不解与无视,也许是无人区的寂寞与恐惧。可是,对于这些怀揣着梦想的人们,这些并没有成为他们的阻力,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体验着难以想象的身体疼痛。也许有失败,但成功的人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力与信念,凭借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对这次旅途中无数美景的执着,慢慢地靠近自己的梦想。他们的勇气,来源于对梦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持。

许多人都有过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的梦想,但是,大多数人的梦想都淹没在生活的琐事里,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就像五月天的歌词“期盼一场旅程精彩万分你却还在等等到荒废青春用尽体温才开始悔恨”。我期望有一天,我真的能有勇气去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有勇气去做那些只敢想不敢做的事,我不再奢求所有人的理解而真正听从我内心的声音。

哈罗德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能够做很多事。只要拥有自己的信念,就能够看到路的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也许会有迷惑。但要相信那一句话“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学校地址:湖北省汉阳区武汉市汉阳区    联系电话:18171468969     联系邮箱:mgyxx_w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