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
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共舞是树的语言;当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润泽是云的语言。当我们想以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的时候,我们的语言是什么呢?2018年8月29日,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开启了又一场教育的探索之旅——“寻找教育的语言”,本期“帮教育”论坛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语文教研组承办,东湖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福军副院长、张中祥主任及特级教师舒晓辉莅临会场。

这一场教育的旅行墨香飘溢,诗情流转,既是悦目之盛宴,更是启智之华章。由语文组张利琼老师主导策划、全体语文教师参与的特别节目——《语文天生浪漫》在令人惊叹的视觉享受中掀开了本次论坛的帷幕,意远情深的《蒹葭》、沉郁哀凉的《相见欢》、烂漫真切的《金色花》、情景动人的《背影》以及明朗真挚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在场老师追溯着时光的河流,体验着语文的亘古之美。

教师王莉、杨媛做《任务艰巨,但热情不减》暑期研修分享
教育的艺术,教师的发展是本次论坛的两大主体板块。在“教育是帮的艺术”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光谷实中语、数、英、理化及综合学科组均在耕耘中种得硕果,张利琼、吴国庆、高娟、李国彬、何曼五位老师在总结过去的同时,更结合各自学科特色描绘了深化发展的蓝图。八年级物理备课组管晓璇老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李燕和王红力两位老师作为代表展示了他们所在备课组的团队实力,彰显了“帮艺术”的风采。立足教育前线的沈占立、杨银分老师虽然有着名师的光环,但却以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感染着在教育之路上摸索的后来人。高娟老师与其爱徒姚姗老师的倾情朗诵,展露了师徒间的深情,更体现了“帮的温情”。特级教师舒晓辉老师对老师们的展示做了精彩点评。

在寻求自我发展的途中,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收获与感悟。邱琦琦、刘泉、熊子豪等九位老师在暑期研修中勤学勤思,在教材教学、教育科研、创新教育、团干工作等方面分享各自收获与心得,探讨自我提升的方向。本期论坛在“帮艺术”的研讨中,以怡情悦性的物外之趣作为尾声,常文婷、李爽、熊璐等六位老师以暑期生活的雅趣吐露满怀书香与满心惬意,集中体现了实中教师的雅致高趣。程福军院长在悠悠余韵中总结本次论坛,对光谷实中论坛水平予以高度认可,并对本校未来的发展提出更高期待。

语文教研组滕斌杰、陈荣老师倾情演绎《蒹葭》
本次论坛活动与其说是分享,不如说是一场弘帮的实践。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教育文化寻找的过程,而教育文化的寻找便是一种教育语言的寻找。帮教育,是光谷实验中学所找到的教育语言,全体实中老师将心怀大爱,由爱生帮;帮之有道,生生不息!(通讯员:陈媛 审稿:张利琼)

语文教研组陈荣、陈媛、陈爽、刘泉、林亚琼演唱歌曲《在水一方》

《一亩良田在心中,种桃种李种春风》张利琼老师

《一亩良田在心中,种桃种李种春风》张利琼老师

本次论坛主持人黎龙、周正悦老师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语文教研组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罗华锡、徐威等老师演绎朱自清《背影》节选

罗华锡、徐威等老师演绎朱自清《背影》节选

罗华锡、徐威等老师演绎朱自清《背影》节选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现场

《中学英语组盘点与展望》高娟老师

携手同行共铸辉煌化学名师工作室工作汇报 杨银分老师

借信息技术助学科发展理化组发展策略 李国彬老师

物理组管晓璇老师

数学教研组李燕、王红力老师做经验分享

依托“帮”,打造特色课程 何曼老师

主持人周正悦老师

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舒晓辉老师做点评

团结协作逐梦前行 沈占立数学工作室

《我们是这样一对师徒》 英语组高娟、姚珊老师

《新教材的正确打开方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培训分享》 邱琪琪老师

《教育,就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罗康老师

《“创客教育”培训有感》 熊子豪老师

《慢时光里的雅趣生活》 石颖老师

《踏踏实实沉下去,潇潇洒洒浮起来》 陈从伟老师

《此心若与诗常在,别有幽怀自少年 俗人雅谈诗词之趣》 陈媛老师

《生活要有暖和光》 李爽老师

《西南印象》 熊璐老师

《用心阅读,用爱教育》 周鑫老师

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福军院长做点评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主题论坛教研组备课组展示点评
区教发院 舒晓辉主任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尊敬的程院长、马校长、张主任,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主题论坛,与其说是来进行点评,倒不如说是来学习、探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六年前的2012年,我还在青山区49初中工作,武汉市15个区要分别推荐一所初中创建武汉市首批素质教育特色学校,49初中和光谷实验中学同时在列,我就在网上开始关注“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办学思想的光谷实验中学,当时就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再后来,光谷实验中学在马国新校长带领下探索的“帮教育”逐渐成为了一张响亮的名片。“帮教育”办学理念指引下的光谷实验中学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光谷实验中学到底是一种如何的教育生态?2016年8月,我融入到了光谷教育,多次到达光谷实验中学的校园、课堂、论坛、研讨会、评估会,接触了光谷实验中学的领导、老师、学生,我对“帮教育”的理解逐渐清晰、了解更加深入,它有“互助德育”、“帮学课堂”、“自救教师”、“弘帮课程”完善的学校教学体系,它有强大的魅力,无论是教师的演讲、教师的论文、教师的各种参赛课型设计都会有“帮教育”的理念和影子,“帮教育”已经深入到了光谷实中人的内心深处。
刚才,我聆听了5位优秀的教研组长有关“学科发展”的汇报和2个优秀备课发展的展示,其中有诗意耕耘种春风的语文教研组,有研究发展出成果的数学教研组,有问道弘帮创辉煌的英语教研组,有IT赋能促发展的理化教研组,有综合课程创特色的综合学科组,还有定期教研成仪式、携手共进谋发展的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和以帮为本创品牌、深度教研求卓越的七年级数学备课组。七个教研组备课组的汇报展示都聚焦帮学课堂和教师成长主题,关注质量和发展目标,建设扎实,成绩显著。我想用三个词组来表达我对这期帮教育主题论坛教研组备课组汇报展示的感受。
一、伙伴团队
百度百科中解释的“伙伴”,源于北魏拓拔氏朝代的行军打仗时期,军人以十人为火,共灶炊食,称同火时为火伴,引申为同伴,后来写作“伙伴”。现在是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我们在光谷实验中学这个教育园地里,以教育教学工作“同火”,与备课组教研组成员“为伴”,情同兄弟姐妹,携手共进似战友,我们就是为了做好教育教学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而汇聚到一起行走的伙伴。
英语中也有一个单词teamwork,拆解开来就是team+work,指协力工作、有组织的合作,强调工作、突出合作,与“伙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谷实验中学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展示、交流为伙伴团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无论是常规的教研活动,还是高大上的“帮教育”年会和论坛,为一批又一批的教师提供了成长进步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这也正好契合了湖北省教育厅师训处的“舞台教育理论”——人人是自己的主角,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台上台下都是主角。
二、传统文化
马校长倡导的“帮教育”理念从诞生发展至今已有3年,“帮教育”的研究在不断完善、更加全面,“帮教育”的实践在不断深入、更加具体,“帮教育”年会和论坛已经连续开展了十期,而且每期都有专门的主题和专题,特别是以学校所有学科为单位探索的“导学、研学、应用、反思”四环节的“帮学课堂模式”已初见成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的“帮学课堂星期三”教学研讨,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关注学科教学提质量,“帮教育”论坛常抓不懈坚持十年成为了学校的传统,常办常新,令人敬佩,连我自己都觉得每年寒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学之初的时候都会对“帮教育”论坛有了一种期待,成为了我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教育”论坛已经成为了光谷实验中学的一种主体教学文化。
三、成长成就
以往,绝大多数老师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当我们成功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给我们自己还留下了什么?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做一名燃烧的蜡烛型老师,而要成为一名一直发光发亮的“明灯”。所以,当今老师的工作目标应该是既要成长自己,又要成就学生。只有与时俱进地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把自己发展成为一名“研究型”、“生长型”、“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去提高学生的成绩,指导学生的发展,成就学生的梦想。光谷实验中学教研组备课组扎实开展研修活动,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引领,全员教师的参与、研讨、实践,加速了来自于五湖四海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救”与“互助”。“帮教育”论坛就是教师帮助同伴,教师成长自己,教师成就学生很好的平台。
最后,再次感谢语文教研组表演的《语文天生浪漫》开场秀和七个教研组备课组的精彩汇报展示!
祝愿光谷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在诗意、睿智而理性的马校长带领下,继续研究“帮教育”,不断寻找教育的语言,更好全面发展学校,让“帮教育”指导下的光谷实验中学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祝福光谷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在新学期工作顺利,教学又有新突破,专业又有新成长!
谢谢大家!
2018年8月29日星期三于光谷实验中学问道楼
张中祥:自救,是最有担当的教育语言
——光谷实验中学第十期“帮教育”论坛观后感
2015年以来短短三年的时间,光谷实验中学的“帮教育”论坛已经办到了第十期(下),作为一个个性化的校本研修平台,能够有一面众望所归的鲜艳旗帜,能够有一个凝聚人心的鲜明主题,能够有常办常新严谨周密的板块设计,能够有高端大气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和学术粘性,实在令人钦敬不已。
在日臻成型的“帮教育”话语体系中,我个人高度认同“教育是帮的艺术”“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这样朴实的话语,甚至我还私下里将帮教育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互三自”:即帮学课堂是“互动+自主”,学生德育是“互助+自省”,教师发展是“互享+自救”。强调“三自”不难理解,因为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甚至是很私人的事情,所以学校工作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自主、自省、自救。强调“三互”则是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到学校是来干什么的?”我的理解是,学生到学校是来过一种有意义的集体生活的,因为人毕竟是群居的动物,是有情感需求的动物,“过有意义的集体生活”是学校存在的价值之所在,是学校承载国家教化功能的职责之所在。“三互+三自”则精准的解释了教育是一种帮助:(教师)“帮”(学生)成长。
坦率地讲,我对“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救的过程”这句话曾经心存疑虑。“自救”,这是多么突兀和违和的字眼,这是多么难堪和可怕的处境。站在教师的立场,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人需要救治救助或者救赎?为什么是“自救”?一般人会认为病人需要救治,弱者需要救助,罪人需要救赎,而且这些“救治”“救助”和“救赎”往往更需要外部强大能量的及时介入,因为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往往只是皮毛和屑小。如果我们的教师常常处于需要“自救”的境地,会不会过于焦虑,过于卑怯,过于短视,过于苟且?一朵不够优雅的云靠什么推动另一朵云走向优雅,一棵不够伟岸的树如何摇动另一棵树长向伟岸?对于新进教师而言,他们要么是刚刚走出象牙塔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登上讲台的职场新秀,要么是背井离乡经历重重考验投奔光谷的骨干教师,他们会不会被吓出一身冷汗,选择光谷是一种正确还是一个错误?对于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的骨干教师而言,他们何需自救又何以自救?
今天这场以“寻找教育的语言”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别开生面,精彩纷呈,为我破译了“自救教师”这个神秘的代码。
论坛的板块设计相当严谨,不仅有上午的追光逐影狂飙突进奋斗打拼,而且有下午的读书远足涵养心性曼妙悠闲,全过程让人轻松愉悦兴趣盎然。主持人神采飞扬,开场秀美轮美奂,学科组创意无限,备课组神通广大,工作室成果斐然,师带徒温馨感人,培训分享干货满满,业余生活雅趣十足,让我们感受到光谷实验中学的老师不仅是工作上的奉献能手拼命三郎,也是生活中的幸福达人能工巧匠。在这200多位教师3000多名学生的航母级校园里,人才辈出巾帼不让须眉,卧虎藏龙少壮不让老将。
老师们用智慧才情找到的,不一定是最美丽的语言,而一定是最准确的语言;不是飘在空中的语言,而是扎进泥土的语言;不是虚情假意的语言,而是入脑走心的语言。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崭新时代,在拥戴核心追逐梦想的中国光谷,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不自我设限,这是整个区域的特殊品质,这是全部个体的必需素养。每一个进步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绽放都指向一个新的未来。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竞聘公正公平,交流有规有矩,人才引进成果丰硕,鲶鱼效应动力十足,干事创业不辱使命,上下一心追求卓越,无时不在的危机感,无处不在的责任心,是光谷教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品质。
自救,绝不是被动消极的危言耸听,而是全体干部教师拧成一股绳的主动自我加压,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归零心态,是团队携手勇登高峰的激越号角。
自救,不是低水平的自卑自贱自危,而是高品质的自觉自信自强。所以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将自救诠释为追求成长自我修炼,他们力求规范严谨,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情带好每一个孩子,他们是学生喜欢的智慧使者。
自救,不仅是一种客观处境的自我认知,更是一种主观心境的自我觉醒。所以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将自救解读为追求卓越自我提升,他们积极主动参加每一场活动,争先恐后夺取每一块奖牌,打造出了家长信赖的好学校。
自救,不仅是自我拼搏单打独斗,更是团队互助、专家施救携手同行。所以他们将自救演绎成了母子连心的太阳花,千人合唱的艺术节,名师引领的工作坊,快速成长的加油站。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救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这个过程充满披荆斩棘的豪壮,这个过程也需要独处静思的能量。
所以说:自救,是一个最有责任担当的教育词汇,是一个最具光谷情怀的教育语言。
(作者单位:光谷教育发展研究院)